|
千岛湖配水工程展示馆千岛湖配水工程展示馆被动式建筑 建设单位:杭州市千岛湖原水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:欧联(杭州)节能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、 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杭州公司 工程概况: 一、 地理位置 千岛湖配水工程展示馆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闲林镇。设计从杭州的自然山水环境,人文历史文化分析入手,分析了传统的配套设施建筑的现状及问题,提出零能耗建筑、零排放的理念。 杭州地处长三角南沿和钱塘 江流域,地势低平,河网密布, 湖泊密布,物产丰富,具有典型 的“江南水乡”特征。 以山明水秀闻名,西湖、千 岛湖,河流湖泊较多,环境优美, 生态和谐,江南韵味十足。 杭州历史悠久,早在4700 多 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,五代吴 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。 文化积淀深厚。 杭州建筑文化相互交融,建 筑因文化而立,文化由建筑而传承。 二、设计效果 三、被动建筑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概念 被动式建筑是一个世界级的节能建筑标准,是通过建立 室内与外界环境的隔绝状态以避免能量损失的一种节能建筑。 被动式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能耗标准,它同时整合 了最高水平的室内舒适需求。 被动式建筑的确切定义为: 被动式建筑是满足ISO7730热舒 适标准的建筑,它通过满足室内空气 质量的新鲜空气提供室内供暖、供冷 需求,且没有附加的空气再利用。 德国被动房研究所(PHI)在2015 年4月发布的《被动房标准,被动式 节能改造标准以及被动房研究所节能 建筑标准》对建筑物能耗指标做了详 细规定。在此标准中针对新建建筑根 据可再生一次能源(PER)的需求和产 量,被动房可划分为被动房classic 普通级、plus优级和premium特级三 个级别。 被动式建筑的起源 1980年代: 德国建筑物理学家菲斯特博士创建了被动式建筑理念, 他因此被喻为“被动房之父” 。 1991年: 菲斯特在德国Darmstadt建成了第一栋被动式房屋。 1996年:菲斯特在德国创立了被动房研究所(PHI),致力于研究 被动房技术、制定被动房标准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被动式建筑建造 技术。 2000年以后,被动房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 泛应用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被动房当做未来建筑的发 展方向。 被动房研究所(PHI)是由沃尔夫冈·费斯特(Wolfgang Feist) 博士领导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,该机构由众多跨学科专业人士组成, 并且越来越多的加入者使得机构不断发展壮大。被动房研究所在被 动房/被动式建筑理念的发展中承担着尤为关键的角色。 首个被动房示范项目( Kranichstein被动房,达姆施塔特, 德国,建于1990年)是欧洲首个供暖能耗低于120 kWh/(m2a)的多 户住宅,其能耗水平也已通过了详细数据监测得到了验证。 建筑标准 四、节能措施 采用的主要节能技术及主要工程做法: 1.外墙、屋顶保温隔热技术:外墙保温:采用150mm厚B1级聚氨酯保温板加A级岩棉防火隔离带处理,外墙综合传热系0.15W/(㎡·K);±0.000以下与土接触部分的外墙保温:防水保温,避免热桥产生,选用150mm厚B1级聚氨酯保温板。屋顶保温:采用250mm厚挤塑聚苯板,综合传热系数0.15W/(㎡·K);地面保温采用150mm厚聚氨酯保温板。 2.节能门窗技术:外门窗及天窗采用传热系数不大于0.8W/(㎡·K)的被动门窗,窗户玻璃采用Low-e玻璃三玻两中空,窗框采用铝木复合技术框料,整窗传热系数不大于0.8W/(㎡·K) ; 3.可调节外遮阳技术:东向、西向及南向设置可调节活动外遮阳卷帘,夏天把太阳辐射热挡在室外,冬天外遮阳升起太阳辐射热通过外窗得热。 4.无热桥处理技术:外墙、外窗安装节点、进出建筑物的管道及遮阳构件安装采用无热桥处理技术,避免在建筑物内的结露霉污现象。 5.新风系统:热回收率大于75%,双转轮式全热交换器; 6.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:屋顶放置太阳能光伏板。 7.空调主机采用变频技术:空调机组采用降膜式机组,末端变流量智能控制技术,有效节约运行电能; 8.综合能耗监测技术:各系统实时能耗及累计能耗情况一目了然,且及时分析节能潜力区域,为运行节能管理提供依据; 9.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新风自动控制技术:展厅等人员不固定的公用活动区域,利用空气品质检测反馈信息,控制新风风量。采用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技术,保证建筑物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; 10. 能耗模拟分析技术:使用PHPP专业软件进行计算,保证能耗满足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要求; 五、建筑比较 上一篇听说你们对闫总颇有兴趣?下一篇北京大兴机场幼儿园 |